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哪个更难戒掉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是一样的吗

时间:2020-02-05 00:02来源:特三八网(www.te38.com)人气:

我们都知道,在感情中,往往会容易产生很多不同的情绪心理,依赖和习惯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心理,很多人都会对自己亲近的人产生依赖,会习惯另一个人的存在等等。那么感情中的依赖和习惯哪个更难戒掉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哪个更难戒掉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是一样的吗1

什么是依赖

是伴侣双方一种致爱的举动,当然可能是单方面的,也可能是双方面的,看两个人投入的情分而定。

一个人过分依赖你的表现:

第一、没有安全感,所以把身心全部投入到一个人身上,寻求庇护。

第二、爱之深情之切,太爱一个人,也会过度的去依赖,总希望对方跟自己一样投入。

第三、自身独立性差,没有主见,心智不成熟,把自己像押宝一样压在对方身上,让自己躲在对方的羽翼下,不问世事。

第四、对他(她)过分溺爱,而让他(她)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这种感情的成分太坚固,粘性太大,不容易戒掉。

什么是习惯

其实爱的成分可能会少了一点,或者夹杂着部分亲情,当爱情变成亲情的时候,就只剩习惯了。

习惯一个人的表现:

第一、吃穿用度都不过问,像寄生虫一样生活,坐享其成,这是亲情的延续。

第二、如果哪天不在一起了,会觉得身边像丢了什么一样,但是不难过,就是觉得不自在,这是实实在在的习惯。

第三、有种习惯是爱的成分少一点,分开后会难过一阵子,当遇到另外对自己好的人,也会转移目标。

第四、有种习惯是没有人能取代的,因爱而习惯。

这种感情,平淡中带着疏离,一旦有新的目标出现,戒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哪个更难戒掉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是一样的吗2

依赖和习惯哪个更难戒掉

个人认为,依赖更加难以戒除。

从生命的浸染深度来说,在感情中,依赖属于心理层面,与自我需求的满足与否有关,而习惯属于生活层面,与时间和频率有关。从生命活力的角度来看,感情中的依赖更多的是主动寻找,而习惯更多是被动接受。

感情中的依赖,形式不同但对象唯一

感情中的依赖,常见于两种形式:一是,示弱求怜爱;二是逞强求欣赏。从根本上来说,依赖的对象只有一个,当事人的需求满足和由此产生的虚幻全能自恋而已。可现实却是,我们往往看到了表象的依赖,却忽视了潜在的部分。

感情中的依赖,源于心理需要的未被满足

之所以有人在感情中依赖伴侣,是因为他的内在需要没被满足,形成了一个大的坑洞,需要在感情中,通过关系的滋养,来填补坑洞。

人类的内在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呈金字塔式发展:从下往上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被称为缺失性需要,后一种被称为 成长性需要。

缺失性需要极易形成坑洞,而满足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人们最常用的莫过于在感情中寻求满足。如果关系中,一方可以填补对方心理需要的坑洞,那就会引发他如飞蛾扑火一般,死死的围在他身旁,直到坑洞被填满为止。

感情中的依赖,源于“分离焦虑”的作祟

还有一种感情中的依赖,是由于当事人对“分离焦虑”的恐惧。

说到分离焦虑,就不得不提和它一体的概念:安全感,这也是人类的五大天性之一。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忍受分离的。而这两个概念的源头,都要从童年期的亲子关系模式说起。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的获得来自于两部分,一个是父母提供的抱持性环境,一个是完成三次完整的分离过程。

所谓抱持性环境,是温妮科特提出来的,他说父母的存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好像一个碗,这个碗隔开了孩子和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孩子在碗中,既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又可以不用直面外部未知的世界。这个碗,就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

人的一生的三次分离,第一次是出生,从生理上和妈妈分离,第二次是从6个月到3岁,被心理学家马勒称为“分离与个性化阶段”,即从生理上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被允许自己尝试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即“力所能及之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他就会很好的建立分离——安全这对平衡的关系,否则,他就会惧怕分离。第三次是从3岁以后,可能是终生的功课,即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所以在3岁以前,没有很好的建立分离——安全平衡关系的孩子,成年后在感情中极易陷入依赖模式,因为对于他而言,与相爱之人的捆绑才能带来安全感。

感情中的依赖,源于“内在小孩”的外部呈现

所谓内在小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通俗来说就是另一个你自己,一个被你忽视的自己。

情感关系中,有两组相对的“内在小孩”,分别是:全情付出型和坐享其成型、施虐型与受虐型。之所以说是相对,是因为当全情付出型内在小孩正好碰到一个坐享其成型的,他们就好像被502牢牢的黏在一起,很难分开,即陷入了依赖模式。

而内在小孩其实都是童年在与父母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全情付出型内在小孩必定有一个兴奋型的养育者——孩子的事事必躬亲;坐享其成型的内在小孩必然有一个匮乏型的养育者——孩子的需要根本无法满足。施虐与受虐也是同样的道理。

感情中的依赖一方,之所以会陷入依赖模式,定是发现了内在小孩上的匹配,这种匹配让他们感到熟悉,进而感到安全。

感情中的习惯,源于熟悉感带来的掌控力

习惯的养成,基于不间断的重复,它有两个关键变量: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频率。也就是说,不间断的重复多了,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可以被习惯。这个习惯更常见为熟悉感,熟悉感是掌控力的来源,因为未知才会引发恐惧,而人们对于已知的东西,会感到安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习惯养成的两个变量,哪怕只是改变其中一个,就可能改变习惯。

由以上分析看来,在感情中,依赖和习惯相比,前者是当事人的主动选择,侵入的心理程度较深,自带心理疗愈(可正可负);后者是当事人的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侵入的心理程度较浅,被替代性较强。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哪个更难戒掉 感情中依赖和习惯是一样的吗3

感情中如何戒除依赖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尝试:

1、认清自己的心理需求,寻求更多样化的满足途径

首先,你可以对照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自己的心理需求,看看除了亲密关系,你还有哪些可以满足的途径?比如自我成长、发展友谊、参加同质性团体、寻找心理咨询师等。

2、成年人的安全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25岁以后,自己对自己的天性满足负责。比如抱持性环境,你可以做自己的那个碗吗?除了恋人,还有什么(物品)可以?你允许自己做尝试并能接受失败吗?

3、和内在小孩对话,倾听它的心声,带它共同成长

你可以参加一些内在小孩疗愈的课程,和它对话,倾听它的心声和需要,倾听它的委屈和愤怒,找到它形成的模式。然后带着它和你一起成长,当然这样的前提条件是,你要找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标签: 习惯  依赖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