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
我们都知道,宝宝刚出生不久,很多妈妈们都会给宝宝拍照,有的会拍满月照,有的会拍百日照等等,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会有不同的效果。大多数人会选择拍百日照,那么宝宝拍百日照有什么讲究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1.在宝宝百天之前,平常有时间宝爸宝妈可以先到专门的儿童摄影影楼考察一下,选择一家店面比较大,通风良好,温度能够保持在常温26度左右的影楼。
2.拍照时,需要用到补光灯,但宝宝由于年纪比较小,眼睛还没有发育到正常人的地步,所用或用宝宝专用的柔光灯,亮度比成年人所用低一半,以免伤害眼晴。
3.有时影楼会提供几套不同的衣服,用已拍摄不同的照片,也包括配套使用不同的玩具,这些衣服和玩具经常都是和其他摄影的儿童公用的,最好经过专门的清洗消毒,如果影楼有专门的消毒设备就更好了。
1.先熟悉环境,有些宝宝特别惧怕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刚到影楼时,有可能会感觉比较害怕,家长可以抱着宝宝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和影楼摄影师或工作人员熟悉一下,逗一逗孩子,宝宝心情放松之后再拍照。
2.少用闪光灯,或者不用闪光灯。宝宝的眼晴尚未发育成熟,很脆弱,照相机的闪光灯闪动时的强烈刺激,会伤害宝宝的眼睛视力,所以给宝宝拍照时,尽量使用自然光源,如果必须用闪光灯,也尽量不直射宝宝眼晴,可以偏向旁边或者上方。
3注意保暖。有些影楼可能温度不能保持常温或者没有空调之类的,再加上季节影响,可能天气比较寒冷,宝宝拍照时,摄影师可能会要求更换好几次影楼准备的婴儿衣服,或者家长自己带去的几套衣服,但是最好不要频繁更换,如果实在要更换,尽量动作麻利点,特别是在室外拍照,尽量避免宝宝着凉。
由于孩子对外界环境还不太适应,白天睡眠时间比较多,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孩子的平时作息规律来安排拍照,最好选择在一天当中孩子最兴奋的时段。拍照前要让孩子睡足、吃饱,并且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具来调动他的积极性,那样效果会更好一些。父母应该注意在给孩子拍照前一两个星期要多做运动,例如:练习趴下、登脚等的姿势有利于拍摄哦。
拍照是否能顺利快速造成,要看孩子是否配合拍摄。如果孩子不哭不闹,一般情况下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如闹腾的孩子可能要更长一些时间来拍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把孩子的纸尿裤、水、奶瓶和需要穿的衣物,如果是喝奶粉的孩子,还需要准奶粉、奶瓶、热水。如果是冬天的话,准备一张小毛毯,以免宝宝着凉。
拍照时孩子的表情和状态非常重要,拍照前一天晚上一定让孩子睡饱,等第二天拍摄时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方便摄影师抓拍到最自然的表情和动作。还有就是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就不要去拍摄了,可以往后推迟,等待孩子恢复身体再去拍都可以的。
选择专业的儿童摄影机构是拍照能否顺利成功的关键之一。有经验的摄影师能迅速的根据爸妈的要求和孩子的特点,来设计一套属于孩子的拍摄计划,一个好的摄影师可以很快的把孩子带入拍摄状态,也可以迅速的抓拍到孩子每一个经典的表情与动作。当然,摄影室的工作人员能否安排孩子的拍摄和处理一切关系以及售后服务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给孩子拍百日照时间选择也很重要,尽量选择在孩子精神状态最好,心情最愉悦的时候拍照。
1.宝宝一般是在睡觉醒后的1个小时内精神状态最好,所以可以选择在宝宝睡着之后去影楼,这样等到宝宝睡醒之后,就可以在宝贝最佳状态下拍摄照片。
2.为宝宝拍照时,最好选择周一至周五,很多人都选择在双休日去影楼拍照,由于人比较多,环境嘈杂空气污浊,难免会滋生各种细菌,或者由于有些人携带有病毒,很容易感染宝宝,这种环境不适合宝宝长时间逗留。
3.不要强迫宝宝摆姿势,百天的宝宝有些已经可以在趴着时借用臂力支撑起自己的头,并短时间抬起,这时可以迅速抓拍画面。如果你没有抓拍到画面,不要强迫宝宝做动作,如果宝宝哭闹不肯配合,可以先哄一哄孩子,等到他心情好了再拍照。
健康·科普 | 宝宝换牙时间表,换牙期家长必须储备的最全攻略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的萌出和恒牙的更替。什么时候是换牙期?孩子换牙时期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现异常如何矫正牙齿?孩子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期是什么?让小编来给你解答一下吧~(841)人阅读时间:2024-05-07宝宝便秘拉不出!宝宝便秘: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宝宝便秘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宝宝便秘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生活习惯和某些疾病所引起。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如何预防和解决宝宝便秘的全面指南。(664)人阅读时间:2024-02-04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解决肠道问题还得是儿童益生菌
假期、美食、胖三斤,是成年人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对于肠胃比较娇嫩的孩子们来说,困扰可就不止“长胖”了。假期里饮食的不节制等原因,本就刺激了胃肠道,再加上开学初期生(936)人阅读时间:2024-02-04中国面临人口挑战,专家提出新方案以刺激生育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意识到二孩催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生人口数量仅为1062万,生育率下降至1.15%。这一数据引发了人口警报,也让专家们开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786)人阅读时间:2023-11-25